6月1日,文學院與湟源縣教育局舉行了“中華古詩文吟誦教學實踐基地”授牌暨吟誦教學合作項目簽約儀式。儀式在湟源縣第一完全小學舉行,湟源縣教育工委書記劉文軍、湟源縣教育局局長王燕珍,我校文學院黨總支書記張韌、副院長劉曉林、納秀艷教授,以及湟源縣各中心學校校長、一完小師生和文學院鹿鳴詩社“吟誦團”的部分成員參加了啟動儀式。

啟動儀式上,湟源縣教育工委書記劉文軍指出,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傳承文化基因,是促進湟源縣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,希望湟源縣教育局以此次活動為契機,推廣中華經(jīng)典文學,增強文化自信。湟源縣教育局與文學院簽訂吟誦教學協(xié)議書。文學院張韌書記為湟源縣“中華古詩文吟誦教育基地”授牌。

劉曉林教授代表文學院致辭,他表示湟源縣教育局以引導學生認知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,熱愛古典詩詞,培植學生的家國情懷為己任,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,力圖將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播入孩子們的心田,使之成為未來建設者健康成長的酵素,從而實現(xiàn)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,這是傳統(tǒng)詩文吟誦走進中小學生課堂的重要依據(jù)和保障,是傳播中華優(yōu)秀文化,讓美好的中華詩文浸潤人心,培植施教與受教雙方的向善向美,關切社會情懷的活動得以揚帆起航的基礎。

鹿鳴詩社指導老師納秀艷教授發(fā)表講話。她首先回顧了自己與湟源的淵源,此次與湟源縣教育局的合作,為自己和詩社的同學們走出大學校園,走進基層學校,服務社會搭建了平臺。她表示在文學院和湟源縣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,自己將帶領鹿鳴詩社的同學們推進湟源縣古詩詞吟誦教學工作,為基層教育盡綿薄之力。

湟源縣教育局局長王燕珍指出,湟源縣教育系統(tǒng)將以此次合作為契機,在青海師范大學文學院鹿鳴詩社的指導下,持續(xù)開展吟誦教學,重視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,深入推進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進校園,傳承中華美德,培育公民素養(yǎng),做傳承中華文明的使者,讓中華古詩詞在師生中生根發(fā)芽。

啟動儀式上,湟源一小的孩子們吟誦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鹿鳴》,和諧的悅耳聲音,生動地展現(xiàn)了古樸高雅的《詩經(jīng)》之美。鹿鳴詩社指導老師納秀艷教授和“吟誦團”的同學們用多種吟誦調展演了《詩經(jīng)·鄭風·子衿》《周南·桃夭》《楚辭·河伯》《游子吟》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《沁園春·長沙》等古今經(jīng)典詩詞。師生行腔使調,靜氣密詠,在抑揚頓挫之間,展示詩詞婉轉優(yōu)美的聲情和辭情之美。

簽約活動結束后,鹿鳴詩社“吟誦團”同學游覽了丹噶爾古城,尋找昔日商隊絡繹、行旅往來的“茶馬互市”盛景;參觀了文廟、“昌耀紀念館”,深切感受傳統(tǒng)與現(xiàn)代交相輝映的湟源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