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家簡介:
1.嚴純華:蘭州大學校長,,中國科學院院士,、發(fā)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。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,,全國政協(xié)委員,。主要從事稀土分離理論、應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,。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,、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“化學獎”等獎勵。
2.李玉良: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,、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,,中國科學院院士。曾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化學系、美國Nortre Dame (圣母) 大學國家放射實驗室和香港大學化學系從事研究及合作研究,。研究領域為碳基和富碳分子基材料定向,;多維、大尺寸聚集態(tài)結構和異質結構自組織生長,、自組裝方法學以及在能源,、催化和光電等領域的應用。曾先后三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,,兩次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(自然科學)一等獎,,以及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、首屆全國創(chuàng)新爭先獎,、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,、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等多項獎項。
3.卜顯和:南開大學教授,,中國科學院院士,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(chuàng)新研究群體主持人和學術帶頭人、教育部創(chuàng)新團隊主持人和學術帶頭人,,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,,現(xiàn)承擔國家973計劃課題等多項科研計劃。長期從事功能配合物化學,、晶體工程,、超分子化學、材料化學等交叉領域課題的研究,。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?,F(xiàn)承擔國家973計劃課題等多項科研計劃。
4.陳 榮:研究員,,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科學部一處原處長,。
5.曹 榮: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所長,中國科學院城市環(huán)境研究所所長,,中國科學院大學福建學院院長,,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。一直從事含硫過渡金屬化學,、金屬原子團簇化學,、金屬配位聚合物化學及無機納米分子材料化學等方面的研究工作,先后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,、重大項目等二十余項科研項目。
6.陳接勝:上海交通大學教授,,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,。主要從事無機合成、制備化學和固體材料化學。先后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,、重點國際合作項目,,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等科研項目。曾先后獲得中國高校自然科學獎二等獎,、教育部科學技術(自然科學)獎一等獎和上海市科學技術(自然科學)獎一等獎等獎項,。
7.崔 勇:上海交通大學教授,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,,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,。主要研究方向為手性分子設計、合成與組裝不對稱催化,、手性識別與分離手性有機和金屬-有機多孔材料,。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及上?;A研究重大項目等項科研項目,。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。
8.段春迎: 大連理工大學教授,。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,,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,中組部“萬人計劃”科技創(chuàng)新領軍人才,,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會評專家,。主要從事功能配位化學研究,研究內容聚焦于金屬-有機限域空間的可控組裝,、仿生識別與不對稱催化等,。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、重點項目,、國際合作重點項目,,以及科技部 “973”課題等多項國家級項目。
9.付洪剛:黑龍江大學教授,、博士生導師,,曾任黑龍江大學校長。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,,首批“國家萬人計劃”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,,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。主要從事無機化學和物理化學學科中的材料結構理論,、晶態(tài)半導體材料,、介孔材料以及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。先后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,、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,、教育部和黑龍江省重大、重點項目10余項。
10.高子偉:延安大學黨委副書記,、校長,。曾任陜西師范大學副校長、新疆師范大學副校長等職,。先后承擔國家武器裝備探索研究重大項目(國防“973”)子專題1項,、“973”前期專項研究子課題2項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,、總裝備部預研基金項目1項和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,。曾先后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黨委、人民政府記二等功一次,,陜西高等學??茖W技術一等獎2項、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項,,國防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,。
11.郭國聰: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,所長助理,,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,。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,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,,"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"國家級人選,。主要從事無機-有機雜化光功能材料、紅外非線性晶體材料,、納米催化材料的研究工作,。先后承擔了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,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,、科學儀器專項、面上項目,、中科院知識創(chuàng)新工程重要方向和中科院九五重點項目,、福建省重大和重點項目等研究課題近五十項。
12.賈殿贈:新疆大學教授,、博士生導師,,曾任新疆大學副校長、研究生院院長,。潔凈能源材料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,。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,九三學社中央常委,、新疆區(qū)委會主委,。主要從事固相配位化學及功能材料研究,。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,、國家“863”項目等科研課題20余項。2001年入選教育部優(yōu)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劃,。
13.金國新:復旦大學無機化學研究所所長,,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,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,,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,,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。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金屬有機化學,、新型烯烴聚合催化劑,。曾獲得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、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莊長恭獎,、德國洪堡研究獎,。
14.李 丹:暨南大學大學教授,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,,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,。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(FRSC),中國化學會理事,,廣東省化學會副理事長,,廣東省材料學會常務理事。主要從事配合超分子其聚集體的合成組裝,、結構和功能,、納米材料的組裝、結構與功能化研究,。入選國家萬人計劃“百千萬人才工程”領軍人才,,廣東省“千百十工程”培養(yǎng)對象先進個人;曾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,、廣東省“勞動模范”,、汕頭大學李嘉誠基金會卓越教學獎等榮譽。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支持項目,、國家973計劃,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。
15.劉偉生:蘭州大學/青海師范大學教授,。首批“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”國家級人選,,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。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,,曾先后在香港大學化學系做研究助理和訪問學者,,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高級訪問學者?,F(xiàn)任青海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。主要從事無機化學的科研及教學工作,,研究方向為稀土化學,、功能配合物、功能材料化學,。有關成果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一次,、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兩次、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兩次,。
16.魯統(tǒng)部:天津大學教授,,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。主要從事人工光合作用催化劑的研究,,包括光電催化分解水制備清潔氫能源催化劑(含OER與HER催化劑),、二氧化碳還原催化劑等。先后承擔國家重點研發(fā)計劃課題,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,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面上項目等。發(fā)表論文300余篇,,發(fā)表論文被他引9800余次,,H指數(shù)56。獲授權中國發(fā)明專利23項,。曾先后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兩項,。
17.牛景楊:河南大學教授,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?,F(xiàn)任河南大學學科建設處處長,,國家級“化學”特色專業(yè)負責人、河南省特聘教授,。長期從事我國豐產元素鎢,、鉬聚金屬氧酸化學及功能材料的研究,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聚金屬氧酸電荷轉移鹽的合成及光學性質研究,,取得了出色的成績,。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、教育部基金2項,、省級項目多項,。
18.蘇成勇: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、院長,。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,,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。曾擔任“973”項目首席科學家,,先后入選中組部“萬人計劃”首批科技創(chuàng)新領軍人才和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,。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,。研究領域為配位超分子化學與材料,主要從事清潔能源與環(huán)境相關性金屬-有機新材料,、納微限域空間特性化學與物理行為的研究,。他引超過2.2萬次,H指數(shù)78,,入選2018-19年度科睿唯安“全球高被引科學家”榜單,。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、教育部高等學??茖W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。
19.蘇忠民:吉林大學教授,。曾任長春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,、校長。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,,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優(yōu)秀骨干教師,,全國“五一”勞動獎章獲得者,吉林省高級專家,。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,。致力于金屬-氧簇類材料的設計與合成;光電功能材料合成與應用,;承擔教育部創(chuàng)新團隊,、跨世紀優(yōu)秀人才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,、吉林省杰出青年及“863計劃”等項目,。
20.孫為銀:南京大學教授。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,,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,,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。主要從事配位化學,、超分子化學方面的研究工作,。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點、面上等科研項目,。已發(fā)表SCI論文350余篇,。入選愛思唯爾2014、2015,、2016和2017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,。
21.童明良:中山大學教授。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,,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,。主要從事功能配合物化學和磁分子固體材料研究,。先后入選廣東省“千百十”人才工程省級和國家級培養(yǎng)對象以及教育部“新世紀優(yōu)秀人才支持計劃”。曾獲“全國優(yōu)秀博士學位論文”獎,、廣東省“丁穎科技獎”,、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。
22.吳志堅: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所長,。入選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“百人計劃”,。曾先后主持和參加了“七五”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,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,、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、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創(chuàng)新項目以及中國科學院知識創(chuàng)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,。
23.楊國昱:北京理工大學教授,。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,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,。先后入選中科院“引進國外杰出人才暨百人計劃”,、 “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”國家級人選并被聘為教育部高層次人才。原子分子簇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,、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,。長期從事氧合團簇化學研究,包括過渡金屬氧合團簇,、稀土氧合團簇,、鍺氧團簇、硼氧團簇,、基于氧合團簇單元構建的多孔材料,、催化材料及二階非線性光學材料等。2014-2017年連續(xù)入選愛思唯爾(Elsevier)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(化學科學領域),。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,。
24.張亞文:北京大學教授。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,。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?;瘜W系和勞倫斯伯克力國家實驗室訪問學者。主要研究方向是面向新能源的稀土-貴金屬納米結構的合理設計,、控制合成,、有序組裝、催化特性及構效關系,。
25.左景林:南京大學教授,。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。先后擔任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“分子及自旋體系中的量子調控”和“分子體系中電子電荷和自旋的量子調控”首席科學家,。研究方向包括:(1)基于分子導體的多功能材料研究,,包括磁性半導體和磁性導體等,;(2)新型單分子和單鏈磁體的研究;(3)手性磁體和分子多鐵體等多功能配合物的研究,。曾獲“國家自然科學獎”二等獎和“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”一等獎,。
